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。
2020年,日本65歲以上人口數量創下歷史紀錄,達到3600萬人,占總人口的近30%,迎來了「超級老齡化」社會。
老齡化引起的少子化、養老金危機、勞動力危機等問題,近十年來一直是日本政府和民眾的心結。為此,專家們制定出了各種解決方案,但只有一個人的方案令全日本嘩然:
耶魯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成田悠輔建議——所有日本老年人切腹自盡,到年齡后強制安樂死!
38歲的成田悠輔是日本在美研究學者,2021年他在談話節目上宣稱,解決日本老齡化「唯一的」方法很明確,就是老年人集體自盡、集體切腹。
成田悠輔認為,日本老年人應該為了國家自盡,這樣就不會占用太多社會資源。
因為老齡化,日本養老金體系需要養活的老人越來越多,但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卻變少了,讓整個系統承載著相當大的壓力。
據統計,2021年日本75歲以上的人口增加了72萬人,這就意味著日本需要花更多錢在價格不菲的老年醫療護理上。
這一點引發了日本年輕人的不滿,認為老年人占了便宜,而自己這一代人則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和經濟壓力。
因此,成田認為,老年人應該自覺一點不要當國家的拖油瓶,干脆集體切腹「為國捐軀」,光榮地去死,自動優化社會結構,省得浪費公共資源。
這樣一段話如果是從某個網友嘴里說出來,大家都會一笑而過,認為暴言的人只是個反社會的白癡,但當一本正經地宣揚這個理念的是個頗有名氣的學者時,事情變得恐怖了起來。
去年的某場講座上,一名在校男生在台下問成田,如何才能實現他所說的「老年人集體自盡」時,成田甚至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借鑒。
他拿前幾年大熱的恐怖片《仲夏夜驚魂》舉例,說日本的老年人可以像片中的瑞典邪教鄉村一樣,每年派出幾個年齡最大的村民,自己爬到懸崖上跳崖自盡。
他還說:「如果你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,那你們可以試著努力創造一個這樣的社會。」
在另一場研討會上,他直接對著台下的觀眾說:「如果你們這樣的人能一個接一個地切腹自盡,那日本社會不光會得到更好的保障,而且會迎來最好的‘酷日本’政策。」(酷日本是日本政府文化輸出傳播計劃的名字,這意思是還希望其他國家效仿他的集體自盡理論)
除了鼓勵老年人自盡外,他甚至提出了更加激進的理論。
這些年,由于老齡化造成的醫療壓力,越來越多日本民眾支持「自愿安樂死」合法化。也就是說在本人同意的情況下,生重病的老人可以選擇較沒有痛苦地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成田建議日本政府加快將安樂死合法化,還不惜拿自己的母親做例子。
他說自己19歲時母親就患上了動脈瘤,家里不得不每個月花100000 日元(5156元)延續她的生命,讓家里的經濟負擔很重。
而且他還建議,未來直接強制執行安樂死,到了一定年齡的人必須死,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運轉,為年輕人「騰出空間」。
意外的是,雖然網上罵聲一片,但有超乎想象數量的日本人贊同著成田的看法,認為老年人的存在阻礙了日本社會的進步,更阻礙了年輕人賺錢:
「我為成田老師應援!他只是說了別人不敢說的話!」
「我認為只有成田的理論才能拯救日本。我希望這個理論能影響更多人。」
「成田老師超級厲害!」
「如果你活得不順就去死吧,我超喜歡這句話!」
「啊哈哈,集體自盡啊,我超級同意!」
這樣荒謬而且沒有人性的發言,已經讓他收獲了大量粉絲。成田的推特賬號如今有了56萬粉,他也經常登上日本的談話節目宣揚自己的「集體自盡論」。
因為其「風趣幽默」的台風,甚至讓一些網友說出:「他說話再怎麼極端都不讓人討厭」這樣的話來。
這也足以證明了新老兩代人都對日本的現狀有著強烈不滿,而成田挑起兩代人的矛盾正中了一些極端分子的想法。
為此,東京大學社會學家本多強烈反對成田繼續傳播「老人有害社會」的思想。他認為,成田這麼說只會煽動對弱勢群體的仇恨。
也許這樣的仇恨言論在其它社會很快就會隨風而逝,但在日本,一個常年在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下生長的,有著教唆集體自盡「傳統」的國家,成田敢說很可能就有人敢做。
除了搞自盡式襲擊的神風敢死隊,日本軍方還曾在二戰沖繩島戰役潰敗時,逼迫沖繩數萬名普通市民集體自盡,一些民眾在洗腦后將自己的全部家人從山上推下去自我了斷。
沖繩民眾反對政府刪除教科書中涉強迫自盡的段落
而希望老年人自覺去死的想法更是歷史悠久。
日本有個著名的民間傳說,在以前物資不豐富時,村子里的村民會將家里年長的老人送到山頂或者森林深處,讓他們自生自滅,以節省家里的糧食。
深澤七郎的名小說《楢山節考》就根據這個傳說而來,描述了一個到70歲就去深山等死的村子中,69歲的老人為了讓快餓死的孫子多吃一口飯,主動敲掉自己的牙齒,使自己顯得更老,好提前去死。
1983年《楢山節考》還得到了戛納金棕櫚獎。雖然這種民間傳說在日本鄉村是否真實是有爭論的,但「自我犧牲」成全大局的行為,似乎得到了社會的認可。
為此社會學專家警告:成田如此受歡迎,很可能在將來影響政府決策和社會風氣。畢竟為了選票,日本政客什麼都干得出來。
早在十年前,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就曾說出讓老年人「快點去死」的勁爆言論。政府將無能賴到老年人頭上,年輕人則將對社會的不滿都怪罪于老年人占用了他們的資源。
然而,日本如今面臨的困境并不是老年人本身造成的,把鍋都甩給老年人只是社會矛盾的轉嫁。
日本如今的養老金困境,源于戰后制定的僵化的養老金政策。這個政策的前提是認為大部分日本女性都會結婚,并且在婚后都會做全職主婦,而她們的丈夫會享受終身雇傭制。
換句話說當時的養老金制度獎勵的是已婚已育,擁有全職工作的男性。在女性回歸職場后,這個高福利養老系統就已經出現了漏洞,日本已經難以每月向退休人員支付約定的養老金金額。
而在泡沫經濟后,日本企業已經沒有財力再終身雇傭員工,為了削減開支,公司開始減少正式員工,以更少的錢更低的保障雇傭兼職員工。
所以這一代老去的日本人,既拿不到那麼高的養老金,又難以找到全職工作。兼職不穩定的工資經常會導致他們交不起養老保險,或養老金的數量微薄,老年貧困問題嚴重。
為了養活自己,四分之一的退休日本老人都選擇返崗繼續工作,相對而言,美國只有18%的老人退休后返回職場。
年輕人認為日本政府在養著老人,實際上是老人在拼命打工養活自己,年輕人認為老人占據了他們的崗位,實際上是老人不工作就可能被餓死。
一名73歲的日本老人每天都要開一個小時的車去東京的農貿市場做運輸工,凌晨1點半起床幫助搬運蘑菇、生姜等食材,一天需要在東京的各家餐廳中往返十幾次,不斷搬運東西讓他非常疲憊。
他表示自己很想休息,但在身體還能撐得住時,他必須多賺點錢才能安心。
日本應聘兼職的老年人之多,甚至連一些工廠都制造了讓老年員工能更好工作的設施。比如東京一家生產警察制服的服裝廠,六年前已經取消了強制退休年齡,工廠中從搬運工到車間員工不少都是老人。
該工廠把以前遍布地面的電線移到了墻上,大門口也設計成了坡道而不是樓梯,說是以免老年員工絆倒受傷。另一家快遞公司在他們的送貨卡車上安裝了輔助把手,讓腿腳不好的老年人可以借力上下車。
這一切并不是因為日本老年人有多麼熱愛工作,而是不工作就無法有尊嚴地活著。人都會變老,他們面臨的困境,終會發生在這一代日本年輕人身上。
因此,批評者強調,成田的老年集體自盡理論,只強調了老年人是負擔,卻沒有提出造成負擔的原因。有人提出,這樣煽動輿論,很可能給日本帶來可怕的社會災難,這也是有先例的。
日本在1948年曾經為了「優化基因」,強行對2.5萬名有智力障礙、精神疾病或遺傳病的患者進行了絕育手術,當然,沒有通過他們的同意。雖然這項法律在1996年廢除了,但卻給一些人留下了「殘障人和病人不該活著」的印象。
2016年,一名叫做植松圣的26 歲年輕人,持刀進入殘障人休養中心,屠殺19人,造成26人受傷,成為日本二戰后最可怕的殺戮事件。
植松圣的腦回路就和成田教授沒什麼區別。他認為,殘障人占用了公共資源,奪走了他該擁有的社會福利,他還寫信給當地的議員,要求制定對殘障人實施安樂死的法案。
從一個瘋狂的想法,變成有著瘋狂行為的人,中間要走的路也許并不長。
記者久保田正樹認為:「成田的理論是不負責任的,對老齡化社會感到恐慌的年輕人可能會想,‘哦,我的祖父母是占了社會便宜的人,我們應該除掉他們。’」
康涅狄格大學的歷史學家Alexis Dudden也批評道,解決日本的老齡化問題,真正需要的是政府去建設完善的養老院、更廣泛地為女性提供工作機會或是更廣泛地吸納外來移民,而不是讓無辜的老人承擔一切。
可能也是被罵怕了吧,成田還是出來道歉了。他說自己的集體自盡論是被斷章取義的,他只是開個玩笑而已,目的只是希望老人趕緊退出商界和政壇,好讓年輕血液管理日本。
「我應該意識到我說的話里潛在的負面影響,經過反省后,我決定不再使用集體自盡這樣的詞匯。」
去年,日本上映了一部名為《75號計劃》的反烏托邦電影,講的是日本政府開展清除老年人的計劃,專門招攬75歲以上的人進行安樂死。
成田作為一個著名學者,他所謂的「玩笑話」會被極端的人當成金科玉律。誰又能確定《75號計劃》里荒誕、魔幻的想法,會不會真的成為現實呢....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