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歲的Kimberly Nguyen住在紐約,是一名用戶體驗作家(UX Writer)。
(Kimberly)
對于自己的收入,Kimberly一直不是很滿意,過去幾個月,她曾多次與上層談話,控訴公司薪資不平等的問題,并嘗試要求漲薪,但每一次,她得到的只有含糊其辭的搪塞,問題從未真正得到解決。
就在Kimberly糾結這份工作是否要繼續時,隨手打開的招聘網站上突然彈出一條信息——
她的公司要再招聘一名用戶體驗作家, 給出的年薪,比Kimberly現在的收入要多上32000-90000美元。
也就是說,公司不但多次無視她要求漲薪的需求,還反而要多花上幾萬美元招聘一名具有同樣資質的新人。
Kimberly錯愕不已,感到無比震驚。她果斷投出簡歷,重新向自己的職位發出申請。
不出所料,她沒能應聘成功,公司解釋說,這是一個內部職位,只是因為法律的要求,才必須在招聘網站上公示。
可這樣的說辭無法讓Kimberly信服,因為無論是她,還是她的同事們,沒有一個人的工資能夠與招聘廣告上的數字相匹配,并且相距甚遠。
就算是內部招聘,也意味著有人會多拿幾萬美元,和他們做著一樣的工作。
幾名同事集體「討伐」,想要向公司討個說法,并要求薪資平等、公開透明。
但公司反而以裁員進行威脅。如今的就業市場并不樂觀,幾個老員工一聽飯碗不保瞬間閉上了嘴巴。
最終,討伐以失敗告終,沒有人成功漲薪,招聘廣告也隨之灰溜溜地撤了下來。
Kimberly諷刺說,公司威脅老員工的成本要低上許多,一個裁員,就能輕松拿捏,如果她與新職工的工資差距只有1到1.5萬美元,她也不會那麼生氣,但現在的差價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。
這條帖文引起了網友激烈的共鳴,短短三天時間,瀏覽量已經超過1200萬次。
評論區中,有人為Kimberly打抱不平:
「在沒有核實老員工的薪資范圍之前就把那條消息發布出來,真是相當愚蠢。
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根本就不在乎,如果是這樣,那要糟糕一萬倍。」
也有很多人表示,他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:
「我也曾要求升職,以為升職就會加薪。我的確升了職,但得到的只有每年2%的加薪,用于對抗通貨膨脹,和公司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,別的什麼好處都沒有。他們表現得像是幫了我一個大忙一樣。」
「我有一個男性朋友,他和我一樣都是部門經理,但年薪卻比我多上1.5萬美元。我去找人力部門投訴,但他們的應對方法就是到處張貼告示,警告大家隨意透露薪資可能會丟掉工作。」
這篇帖子隨后還被分享到Reddit中,在這里,有不少人講述了他們曾經成功漲薪的故事:
「類似的事我也經歷過。當時,我的老闆大發慈悲地告訴我他為我爭取到了加薪。然而這之前的好幾年,我一直過度工作,工資卻沒有任何上漲。因此那些年我一直要求漲薪。
他給我看了我們公司IT部門的各個薪資范疇,比起我目前職位收入中位數,我的薪水低了1.5萬美元,即便‘加薪’之后,我仍然比中位數低上5-8千美元。
我直接告訴他,這是對我的侮辱。在美國公司工作,不必講究所謂的忠誠。
跳槽,漲薪。不斷重復這個過程。」
「一年前,我發現公司給比我低一級的新員工開出的工資比我還高上一萬美元,要知道,我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八年。
現在,我在他們的一家客戶企業里工作,薪水比之前高了45000美元。
讓他們去死,要麼把員工薪酬跟上市場價,要麼就等著沒人來給他們干活吧。」
「你現在的公司可能不會付給你那麼多錢——但另一個公司會。」
隨口抱怨兩句,竟然引起如此廣泛的討論,讓Kimberly感到有些無所適從,但她已經決定,不再忍受這家公司,繼而尋找新的工作。
在用戶體驗作家的身份之外,Kimberly還是一名詩人,出版過詩集《在這里,我燃燒我自己》。
因為這篇帖子,她得到了大量關注,詩集也一路沖到亞馬遜的分類暢銷排行榜中。
Kimberly對此驚喜不已,想想看,這也算是「因禍得福」的一種吧.....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